《钢铁年代》大院时代的爱情乌托邦

来源:芒果娱乐网 2011-01-07 18:31:23 评论:

 芒果娱乐讯:2011年的开年大戏是《钢铁年代》,编剧高满堂,导演孔笙,写得是1948年到1963年鞍钢的事情。因为最近关心1949年到1966年的中国电影,所以还没有开播,看到预告的时候,就劝一起讨论17年电影的学生关注这部作品。在这里,我先想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的第一部故事长片《桥》。《桥》讲的是东北的一个故事,解放军怎么动员工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热情,神奇地维修抢通了一座大桥的故事。这个片子,自然包括对工人的发动和对旧知识分子的感动和改造。《钢铁年代》也是以鞍钢为背景,也必然绕不过上述的一些模板的影响,而且这部电视剧里面鞍钢接到的一个大的任务就是为武汉长江大桥提供钢材,这是新中国第一桥。整个电视剧的叙事参考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线索,无论是国家大事件,还是鞍钢自己的历史大事件,但是创作者在这部作品中,为了通俗大众叙事的需要,也为了表达创作者自己的思考,《钢铁年代》最终呈现了非常有趣的情节线和人物关系的面貌。

《钢铁年代》的故事,与其说是鞍钢的故事,不如说是鞍钢职工宿舍幸福大院内的爱情传奇。全部是由一组核心人物关系的传奇爱情和家庭情感故事加上几对辅助的爱情故事构成的。最为核心的自然是共产党连长/分厂厂长——国民党连长/分厂厂长——一位女人构成的贯彻全片的故事组成。这个故事已将将传奇性推导了极致,在共产党连长的前妻以为自己丈夫已经死去而准备嫁给国民党连长的婚礼上,这位共产党连长出现在他们两人的面前。正因为这个极为传奇的设置,全剧的主线就在非常单纯的冲突上不断纠缠、不断倾诉。人物性格的冲突,以及各自对于道义的理解,造成了一个高度隐喻性的伦理故事。最终,这三个人相互相爱着,但是心都很累,女人在挽救一个车间事故而化为一块钢铁被埋葬。女性在这部作品中彻底成为一个墓碑性的高尚之外,所有的悲剧也不是这两位好男人造成的恶果,而被创作者不断诉诸于一个判断——“这就命运”。

同样如此,共产党连长/分厂厂长和日本女技术员无果的爱情,以及工厂医院女医生和苏联援建专家的无果的爱情,也都被诉诸于“命运”。创作者在全剧中也不断吟叹一种情愫,我们这代人必然承担这种命运的折磨,如同一个磨盘的磨盘心一样,在历史的滚碾下承受着至死不休的折磨,但是我们这代人的命运应该和这个历史一样,是必然可以翻过的。全剧没有诉求一个明确的翻过历史沉重页面之后的光明,但是对历史的代价必然要换来更为美好未来带着非常明显的期许。《钢铁年代》的全剧和《金婚》的根本不同是《钢铁年代》根本的诉求是讲诉这代人的牺牲,对于个体的情感体验的完美性的牺牲,或者说一种无法补偿的缺失,而寄希望对于这种缺失的抒写,来构成对于“命运”制造者——历史——的某种重新思考的可能,虽然这种暗示很轻微,但是正是这种可能性才让全班中最为感人的段落出现,这些最为感人的段落都是那种不得不接受缺失之后的情感压抑和宣泄。

在《钢铁年代》中,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剧中所有的人物,所有的情感都是感人和和谐的。剧中的情感三角关系,也是如此,都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在一方无法完成自己爱的使命的时候,都去鼓励对手接替自己勇敢地爱下去。作为第二代的金虎和门儿的爱情更是纯真到永恒的彻底理想化的爱情。《钢铁年代》在书写了那个时代背景的种种沉重的时候,对于那个年代的彻底理想化是这座幸福大院真正的乌托邦的核心是爱情的乌托邦。这个大院里面,没有仇恨,没有丑恶,只有爱,负面的情绪仅仅是爱的妒忌或者爱的纠结。正因为此,《钢铁年代》是以人的柔软又坚毅的情感来对抗历史的沉重的碾压,人的幸福和感动总如同在春天从车辙印中冒出的新绿。全剧作为核心的场景——“幸福大院”在那些车间的炙热钢水的映衬下,成为一种心灵内部的理想国。

本文导航
[责任编辑:]
微信平台